早秋的夜晚,灯火阑珊。已是晚上十点多,昌吉州中院互联网法庭依然灯火通明,民一庭法官耐心询问,书记员认真记录,当事人相互争辩,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仍然在审理中。
“这笔钱不是何某借给我的,是何某给我的工伤赔偿款,从一审到二审,何某每次都不到庭,导致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我坚决要求何某本人到庭对质,否则我不同意开庭……”陈某在法庭上情绪激动地提出抗议。
合议庭充分考虑到该案的部分事实确实需要向当事人核实,审判长当庭责令何某本人须于法庭指定的时间到庭接受询问。何某的代理人提出何某在外地,不便到庭。同时,由于该案是二次询问,如果正常排期,当事人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为了尽快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避免当事人来回跑路,尽快查明事实化解纠纷,法官决定通过互联网庭审的方式对何某进行询问。案件的审理持续至凌晨,案件承办法官一直耐心地听取双方的意见,尽最大可能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感谢法官加班加点为我们办理案件,远程开庭的方式也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当事人陈某由衷地说。
今年以来,昌吉州中院民事案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40%,法官结案任务重,办案压力大,为了高效化解纠纷,法官伏案疾书、执槌定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化纠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