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书香法院·爱悦读 | 图书推荐——《光明的摇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1-15 17:26:07 打印 字号: | |


书籍推荐

本期推荐书目:《光明的摇篮》

作者:熊月之

新华社发表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批准的社论《祝上海解放》,称赞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

社论指出,“上海的解放,引起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欢呼。这是因为,第一,上海是中国的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第二,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这两种情况,使得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社论写道:“上海又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间内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虽然在反革命势力以野蛮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国革命的主力由城市转入乡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

因此,该书以《光明的摇篮》为书名,回答上海为什么能成为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回答上海为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回答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该书首次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需要六大因素的支撑,即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系统、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便捷的邮政通信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可资利用的租界安全缝隙等,构成上海的独特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应运而生,诞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光明的摇篮》力图从整体史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与发展的历史。“具体地说,关注三个空间、六大支柱(六大因素),厘清上海红色文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的历史。”熊月之说,“三个空间由上海空间、上海和全国的关系、上海和世界的关系组成,是呈一个同心圆式的扩大,使得发生在上海众多事情不但具有全国影响,而且每每具有世界影响。”

在书中,熊月之还系统分析了上海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早年读过并深受影响的书籍,诸如学者郑观应《盛世危言》、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陈天华《警世钟》,以及翻译的西方书籍如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等,无一例外都是上海出版的。这说明,毛泽东当时尽管还没有到过上海,就已经与上海——中国报刊书籍出版中心发生了重要的关联。

(原载于2021年8月5日《新民晚报》)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