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执行服务年 | 典型案例——能动司法护企业 “云”上执行有温度

分享到:
作者:昌吉州中院立案一庭  发布时间:2023-10-31 11:43:53 打印 字号: | |

基本案情

重庆某重工公司中标奇台某高速路段的施工合同后,将涉案工程转包给北京某交通工程公司施工。北京某交通工程公司按照约定完成实际施工,但某重工公司仅结算部分工程款,仍有380万元未支付,经多次索要未果,北京某交通工程公司遂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了解到双方公司均不在本地,通过微信与双方沟通,建立微信群,利用群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耐心地释法说理,同时也向被执行公司讲清拒不履行执行义务,将会依据情节轻重,依法对其采取扣押、冻结其财产以及将其列入失信名单等强制措施手段。被执行人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为避免公司信誉影响,请求法院不要冻结扣划账户资金。经多轮协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执行法官通过微信向双方送达了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仅用三天时间便履行了380万元给付义务,本案执行完毕。

以案说法

在上述案件中,被执行人未按约定向申请人支付工程款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进入执行程序后,若被执行人仍未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确定的义务,执行法院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限制其高消费以及其他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本案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巧用现代通讯技术,将微信送达、微信沟通与执行工作相结合,采取线上方式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用最短时间帮助该公司收回工程款,同时在执行中还体现了司法温度,照顾到被执行人的处境,在本案中既发挥了司法的能动性,也落实了公正与效率。

 

责任编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