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执行服务年 | 典型案例——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 及时执结务工人员血汗钱

分享到:
作者:赵明捷  发布时间:2023-10-09 19:45:02 打印 字号: | |

 基本案情:2015年始,周某等7人在某矿业公司从事切边、磨面等工作,在该公司支付部分工资后仍有13万元工资款未结清。经多次催要,公司以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由拒不支付剩余工资,诉讼后,周某等7人向奇台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法官在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某矿业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到该矿业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从事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的小微企业,注册资本300万,是奇台县重点支持企业。在近几年生产经营中,产品销售缓慢,资金流转困难,甚至难以支付工人工资。执行法官详细了解情况后,为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未将该企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未将该企业必要的生产机器进行查封,多次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组织座谈会进行协调,共同商讨“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同时,向他们释法明理、晓以利害。最终,被执行人某矿业公司积极履行了部分欠款,并拿出部分石材通过网络司法评估拍卖等灵活处置后履行了其余欠款,案件圆满执结。申请执行人代表务工人员对法院高效执行工作表示高度认可,特地为执行法官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典型意义: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工资及时兑现。本案办理过程中执行法官考虑到被执行企业为本地招商引资的小微,且经营陷入困境,从而采取灵活的执行措施,在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多次协商沟通,给予被执行企业足够的缓冲时间,同时务工人员也获得足额工资,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李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