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高院《关于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工作措施》《“诉源治理巩固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及自治州党委政法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的要求,推动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形成多元解纷共建共治合力,昌吉州两级法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以压降“万人起诉率”为抓手,不断夯实诉源治理法治根基。2020年,昌吉州党委政法委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辖区七县市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和综合工作考核。2021年,将“万人起诉率”考核分值由1分提高为3分。2022年1月至9月,昌吉州中院及六家基层法院一审民事、行政案件收案数均呈下降态势,呼图壁县、木垒县、吉木萨尔县、玛纳斯县、昌吉市、阜康市实现“万人起诉率”同比下降目标。吉木萨尔县法院“万人起诉率”考核通报机制和诉前委派调解案件机制由州党委政法委在全州印发推广。木垒县法院已在英格堡乡月亮地村、西吉尔镇阿克塔斯村、东城镇黑山头村和沈家沟村成功创建“无讼村居”。
二是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主战场”作用,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效能。辖区法院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主战场”作用。针对矛盾纠纷频发多发领域,加大辖区内“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调解变成“零距离”,实现“宅在家”也能“在线调”。2022年1月至9月,全州法院经调解平台调解案件13762件,其中调解成功13237件,调解成功率达96.19%;共对接调解组织103家,共有调解人员479名,月人均调解案件为3.40件;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比重79.31%,超过40%的法院有7家,占比105.90%;在线音视频办理调解案件6206件,占调解案件45.10%。
三是推行县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多元并举止诉于源。昌吉州辖区法院均已于3月底前派驻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或书记员入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通过“网上立案+速裁判决”模式一次性解决。今年截至9月,共受理案件5268件,结案4957件,较1-6月增加2704件,结案率为94.50%;诉前调解成功案件4303件,较1-6月增加232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为86.04%;司法确认案件3464件,较1-6月增加2043件,司法确认适用率为83.18%,较1-6月提升11.49%;其中呼图壁县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适用率均达到100%,木垒县法院调撤率、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四是筑牢人民法庭与“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支点”,密织纠纷化解网络。2020年以来,昌吉州中院指导辖区法院创建了7个“枫桥式法庭”、2个“优化营商环境法庭”,将全日制办公的11个人民法庭全部升级为中心法庭,并在全州乡镇、街道、部分社区建立了91个“法官工作室”。今年截止9月,人民法庭受理案件6037件,其中诉前调解案件2507件,较1-6月增加1006件,诉讼案件3530件,审结2927件,其中调解1165件;91个法官工作室共指导基层调解组织结案6147件,较1-6月增加2073件,进行司法确认案件2846件,较1-6月增加895件,诉前化解率达98.53%。
五是“法院+金融”“法院+工会”多元解纷新模式,纵深推进诉源治理。昌吉州市两家法院发起设立全区首家“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在辖区6个县市成立分支机构,扎实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缩短法院委托调解和调解组织反馈调解结果所需时间,实现了案件移送、视频调解、签署协议、司法确认全流程在线办理。2022年1月至9月,昌吉州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共组织调解1446件,调解成功1409件,涉案金额4.885亿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253.68万元。今年7月,昌吉市法院设立全区首个“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昌吉市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正式运行。在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把工作室打造成强化诉源治理的新名片。截止9月,该工作室三名专职调解员共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5件,调解成功13件,调解率52%,自动履行10件,自动履行率77%,为劳动者累计追回劳动报酬170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