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诉讼服务零距离
“您好!您需要什么帮助吗?”日前,带着诉状和证据的陈先生刚步入昌吉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就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名女干警正满面笑容地迎过来,这位女干警就是昌吉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导诉员马汇敏。在马汇敏的指引下,陈先生到立案窗口提交了诉状和证据,顺利的完成了立案手续。
陈先生:“热情的服务,周到的考虑,是我完全没有想象到的,立案前还怕什么都不懂,没想到跟随引导就立好了案,真是高效便捷。”
昌吉州中院立案庭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在诉讼服务中心安排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立案指导及计算诉讼费用等业务,解决当事人对诉讼程序不了解、法律知识的欠缺等带来的诉累问题。同时,中心设有等候区、自助服务区、立案窗口、律师工作室,综合了诉讼引导、立案登记、诉前调解等多项服务功能,让当事人“走进一个中心,事情全都办清”,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该庭注重亲民便民细节,要求中心干警规范着装、态度热情、语言文明、举止得体,认真接待来诉来访群众,耐心解答群众问题,让来办事的群众切身感受到贴心的服务。同时,主动延伸服务职能,积极开展网上立案、电话立案、就地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措施,切实将司法便民、为民、利民的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2.线上服务不打烊
“昌吉州中院吗?我有一个案子急需去法院,现在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可怎么办?急死我了。”2月23日,昌吉州中院立案一庭接到当事人李某的求助电话。原来,李某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原告,该案被告名下的房产已被法院拍卖,李某着急申请执行参与分配。
“您别着急,您可以通过新疆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申请,具体操作流程可查看昌吉州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上的介绍,如果还有疑问,欢迎您继续来电咨询。”经过立案一庭诉讼服务中心干警马全的多次电话指导,李某成功在新疆移动微法院上申请立案,并向昌吉州中院邮寄了相关材料。
为提升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水平,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昌吉州中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功能效应,以信息化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建成诉讼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大平台”,推动立案、缴费、阅卷、调解、庭审等诉讼服务功能线上线下互补,有机结合,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有效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建设。推广释法说理、判后答疑、“案款不见面发放”、跨域立案、异地开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等便民举措,让当事人“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
3.便民服务落实处
“谢谢你们为我们着想,到医院来为我解决困难。”游老太握着书记员小马的手感动地说到。
2019年4月15日,刘某驾驶小型客车途经人行横道却未停车让行,碰撞造成行人游某股骨骨折住院,双方经协商未达成协议。为及时妥善解决纠纷,立案一庭速调对接中心主动介入,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多次前往医院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细致的向双方当事人讲解责任划分、赔偿范围的标准及法律依据等。最终,双方当事人在承办法官的调解下,在公平公正、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昌吉州辖区内两市五县之间相对分散,交通不便,诉讼成本高,为方便群众诉讼,减轻诉累,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昌吉州中院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建设,运用“枫桥经验”,因地制宜,两级法院共对接调解组织132 家,调解员310 人,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以诉调对接的方式实现辖区内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将诉调衔接工作触角延伸至各个乡镇,搭建“指导调解、法制宣传、就地解决纠纷”的平台。辖区法院普遍通过巡回审判庭、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络点、法官工作室等,与乡镇司法所、社区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诉源治理网络,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使诉前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逐年上升,2019年,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82.15%。